厦门一名老城管眼中的市容之变
新华社厦门11月10日电 题:厦门一名老城管眼中的市容之变泉州出租车票
新华社记者闫红心 颜之宏
“1985年,厦门岛内建房、修路等大小工地有1000多个,大量土方车把道路变成泥路,雨天一路泥,晴天满天灰,车辆、工地噪音大,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投诉。”原厦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徐火营回忆道。
徐火营1985年进入当时的厦门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工作,2008年退休。从基层工作人员到局长,他参与了特区设立后一系列市容市貌整治工作,见证了厦门从一名“后进生”到连续六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市容之变。
厦门的城市建设吸引了大量周边人口集聚,市容问题接踵而至。据徐火营介绍,当时海沧、同安等地的小贩涌进岛内卖农货,夏季路边到处是西瓜皮,秋冬季又是甘蔗皮,路面脏到无从下脚。
为此,当时的厦门市城管部门制定了“净车上路”和“净菜进城”等规定,要求往来厦门的土方车辆冲洗干净才可发车,村民要把农货的枝叶、泥土等去除才可进城。在一系列举措下,问题得到解决,市容市貌日趋向好。
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,一些村庄内的民房陆续改建成小楼,沿街房屋有了店面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。“大量人口涌入,为了获得更多的空间,街上占道、房屋加宽加高等现象随处可见。”徐火营说,在问题最严重的莲坂地区,连行人穿街过巷都成了问题。
很快,徐火营接到了拆除莲坂村违章搭盖的任务,而如何在执法中彰显人文关怀,成了摆在案头的新问题。经过走访调研,他提议对问题突出、群众意见较大的部分先行拆除,对于其他违章搭盖,缓期拆除以便人员安置。随后,市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,整治获得有序推进。
徐火营说,早期厦门市城管部门每年拆除50多万平方米违章建筑,几乎没有因不服监管引发诉讼的情况。1995年前后,厦门市城管部门探索执法责任制,把文明执法、规范执法等写进相关规定。
如今,市民和游客行走在环岛路旁,徜徉在鼓浪屿海边,可以感受到微风习习、鸟语花香。随着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,厦门市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更加科学高效,厦门经济特区的高颜值与高素质更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文章来源
- 06-11
出租车公司:加强疫情防控监督管理 保障市民乘车安全
面对冬季疫情防控形势,延运集团通达出租公司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,加强疫情防控监督管理,最大程度保障市民乘车安全...
- 02-03
每周一谈:电新行业2020Q4基金持仓分析
每周一谈1.每周一谈:电新行业2020Q4基金持仓分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2020年底基金持仓金额占行业市值2.6%,环...
- 11-13
双十一29亿大单 厦门第一高楼终于等来接盘侠
在土地市场沉寂几年的广宇发展拿下这两幅地块后,还特地发布公告进行相关说明,称上述地块有利于公司及所属公司进一步拓展主营业...
- 01-11
泉州市巡游出租车运价将调整 下月11日召开听证会
泉州市巡游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公告第2号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《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》(第2号)和《福建省物价局关于印...